鋼鐵產能過剩積重難返 中鋼協急呼限產保價
我國9.76億噸的鋼鐵產能,釋放出路到底在哪?
8月3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召開理事會!睹咳战洕侣(微博)》記者獲悉,中鋼協根據對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所做調研認為,靠出口、轉移到西部以及寄望于城鎮化帶動并不能解決問題,加快鋼企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是鋼鐵行業的底線,也是最后防線。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行業集中度并不高,在此情況下走限產保價之路最現實。
化解之道不在城鎮化
從全球鋼鐵供求狀況來看,我國和發達國家鋼鐵產能基本供過于求。南美、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還是鋼鐵凈進口國。
8月3日,中鋼協副秘書長、首席分析師遲京東在中鋼協召開的理事會上直言:“靠出口消化過剩產能難度越來越大,靠供不應求的區域需求也難化解鋼鐵過剩產能!
遲京東用一組數據證明了這個結論。
2005年之前的10年,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粗鋼產能增長了2.53%,低于產量增長3.9%的增速。2005年,世界粗鋼產能增長6.75%,產量增長5.3%,供大于求的矛盾在全球開始顯現。
除去中國產能變化因素,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供求矛盾并沒有那么嚴重。
2005年之前的10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鋼鐵產能僅增長了0.34%,雖然產能總體供大于求,但因為產量增加了1.91%,供需增長基本相當。這期間,經濟快速增長的國家都是鋼鐵凈進口國,這些區域消化了全球過剩的鋼鐵產量。
2005年之后,中國從鋼材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而世界粗鋼產能又增1.91%,高于產量增長0.87%,供大于求的矛盾在滋長。
“中國供大于求矛盾加劇,而全球供大于求矛盾未解決,所以想要依靠出口解決產能過剩矛盾非常困難!边t京東說,出口的意愿太強,也會招致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的反擊。
根據商務部網站公示,僅今年前兩個月,中國鋼鐵產品就遭到5起反傾銷調查或仲裁。南美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也開始向中國鋼鐵產品“揮拳”。所以,鋼鐵產品出口之路并不那么好走。
由于拉動鋼鐵消費還要靠固定資產投資,因此又有人士建議靠投資拉動尤其是城鎮化和西部大開發來消化鋼鐵產能。
對此,遲京東表示行不通,“日本在這方面就有教訓!
20世紀70年代前半期,日本固定資產投資超過GDP比重的30%,最高時達39%。這導致了日本鋼企產能過剩。為此,日本花了20年時間來調整過剩的產能。后來,日本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始終沒有超過25%,基本在20%以內。
而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達45%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明顯,今年上半年為20.1%,其中,鋼鐵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僅增長4.26%。
“如果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不再增加的話,靠刺激國內消費來化解過剩產能,恐怕難有大成效!边t京東說,“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出臺的一攬子刺激經濟計劃在逐漸退出,投資增速回落,投資GDP鋼材消費彈性系數又在降低。我國已進入鋼材消費需求放緩的轉折點!
在此種供求狀況下,遲京東認為鋼鐵釋放產能不能寄希望于城鎮化和西部大開發。
“城鎮化可以帶動鋼鐵消費,但同時這些需求潛力正在釋放,并不是等著我們還沒釋放!边t京東說,只有需求潛力能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平穩釋放,才會對鋼企發展有利。按照國家信息中心的測算,要達到70%的城鎮化,需要花費120萬億。他說,“但不要寄希望于120萬億在5年內能全砸進去!
有鋼企想要轉移到中西部地區,理由是中西部有資源也有潛在市場。
“問題是西部地區資源有限,市場還等著你去開發。有些鋼企在一些沿邊地區搞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加工,將來可能帶來不小的問題!边t京東舉例說,德國鋼鐵巨頭蒂森克虜伯當時耗費118億美元在巴西建板機廠,在美國建熱軋廠,號稱“一體化”,現在卻對外出售這些工廠,因為生產和運輸成本太高,市場競爭太激烈。
關鍵在于兼并重組限產保價
有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目前情況來看,主要發達國家的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正在我國重演,并且我國化解產能過剩的難度將大于發達國家。
美國在市場需求下降時,鋼鐵業去產能化,鋼企自覺削減產能,美國聯邦政府承擔了鋼企不同的社會成本。日本鋼企則按照工業重新布局和環境治理要求,大鋼廠自主調整,小鋼廠都并到大鋼廠里去,與下游用戶緊密聯系、開展戰略合作,并將一些產能轉移到別國,包括中國。
但我國似乎并沒有借鑒國外鋼企的經驗。
“中國的鋼企將鋼鐵冶煉集中在一個地方,不斷開新區、擴規模!边t京東說。但國外鋼企集團一般由若干個布局相對合理、規模適當、分工明確、具備地區特色、符合當地需求規模、有統一企業文化的鋼鐵公司共同組成,并非盲目發展求大!斑@是國外的聯合重組。聯合重組不是一個階段的工作,是個連續過程”。
鋼企重組對優化產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歐盟的鋼企通過重組控制了規模擴張,控制了產量釋放,化解了產能過剩。但自1997年湖南華菱鋼鐵成立到現在,中國鋼鐵領域有50多起重組,有成功也有失敗。遲京東認為,國內兼并重組的市場環境正在形成,但還不成熟。
全球排名前10的鋼企中,中國有6家,年產量為2.42億噸;排名前35家鋼企,中國有17家,年產量超過3.67億噸。中國鋼企規模越來越大,但產業集中度并不高。
2010年,我國排名前10的鋼企粗鋼產量占比達41.7%。2012年降到37.5%,500萬噸以上企業產能利用率達80%以上,500萬噸以下企業利用率在80%以下。據中鋼協的調研,到2015年,前10家鋼企產能合計占比能達40%,3000萬噸以上的企業產能合計占比25.3%,1000萬噸以上的企業合計占比30.5%,提高將近10個百分點。
據此,按照“十二五”鋼鐵產業發展規劃,2015年前10家鋼企集中度要達到60%,難度非常大。也因此,遲京東提出,“加快鋼企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是鋼鐵行業的底線政策,也是最后防線。但現在行業集中度不夠,就只能限產保價”。
“在供大于求的第一階段,鋼企發展的對策是淘汰落后,但是我們已經到了第二階段!边t京東所指的第二階段是誰也淘汰不了誰的階段,因為剩下的都是高手。
由此,遲京東建議中國鋼企認清當前需求形勢,提高產業集中度,跳出擴大產能的思維怪圈。 |